Progeny
醫保一定Claim得足嗎?

買了保險跟有了足夠的保障是兩回事,持保人必須了解清楚自己所購買的保單內容,尤其是保障範圍,是否已為自己提供足夠保障。
一樣的疾病 卻有不一樣的理賠額
廣告都有講:同一間酒店房,點解會有兩個唔同既價錢? 保險亦然,同一個疾病,同一樣的醫療項目,能夠索償到的金額卻盡不相同。這是因為不同的保險計劃和產品都有不同的理賠額,有些較高端的醫療保險有較高的保障限額,讓客戶可以無顧慮地接受最好的治療,然而也有一些醫療保險只提供較基本的保障,使客戶需要自付的開支部分較多。
過份依賴公司保險
公司為員工購買團體醫療保險愈趨普遍,很多打工仔都會侍著有團體醫保,便覺得自己不需要額外購買個人醫療保險。其實這個想法也不是完全錯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團體醫保的確能覆蓋到一般人的醫療所需。但大前提是:所謂的「醫療所需」只是一些小病痛,一般普通診所就可以解決到的毛病。若不幸地患上一些需要配合長期治療,或是進行複雜的檢查及醫療項目的疾病,單依靠公司的團體醫保並不足夠。因為公司醫保一般的保額較低,未必能索償所有的醫療費用,而且可索償的次數限額也較少,加上若轉工或失業就會一併失去醫療保障。
因此,長遠而言,購買一份個人醫保才是為自己提供最穩定的保障的最佳做法。

購買前須清楚了解理賠範圍
市面上保險產品眾多,林林總總眼花繚亂,但其實很多都是大同小異。意外、住院、危疾,大部份醫療保險都是圍繞這幾個範疇,所保障的範圍都差不多,有些甚至是相同。然而,「魔鬼在細節」,即使有相同的保障範圍,但保險額卻不盡相同。因此,購買保險前,除了要了解清楚保障範圍,知道哪些部位和項目包、哪些不包外,也需要了解其保障額:當需要進行索償時能索償多少、可供索償的次數和索償條件等等。以下有更詳細的資料,讓大家在了解保險的理賠時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1. 理賠會否需要滿足「住院要求」
一些醫療保險需要客戶所患的疾病或所做的檢查滿足到「住院需求」才能獲得賠償。而「住院需求」的定義各有不同,一般來說是要留院一段時間。但現在很多手術和檢查項目都不需要住院,如照胃鏡、大腸鏡、超聲波等,即日於門診便能完成的項目。因此,大家需要留意自己的醫保是否覆蓋了門診手術,以免到時候會因未能滿足「住院要求」而不獲理賠。
2. 能被索償的上限
除了同一個醫療項目有不同的理賠額外,保險公司的理賠項目都分得很仔細,會按手術的大小程度來劃分其可賠償的限額,但程度大與小都是由保險公司來定義。因此在投保前請先了解清楚該公司的保險計畫對於不同手術程度的劃分,到了要進行索償時就不能爭論了。
3. 住院現金的金額
一些醫保除了能賠償因醫療項目所需的開支外,還會為客戶提供「住院現金」。即是為客戶補貼在住院期間的額外開支,而且在住院期間不能工作,這筆款項也能當作不能工作期間的收入,緩和客戶的經濟情況。
4. 住院前後的檢查費用保障
除了治療項目外,住院時和前後通常也需要進行多項的檢查,例如是磁力共振、電腦掃瞄、物理治療等,這些檢查也構成了龐大的開支。有些保險計畫不但能保障到檢查用的支出,更包括出院後的私家看護費用及中醫治療。在投保前可以了解計畫會否覆蓋這些檢查以及出院後的復康治療,更全面的保障自己。
5. 續保期限
很多人以為,只要一直都有交保費就能扼保障一直延續,但其實有些醫療保險是有鑾保上限的,供到一定歲數便不能繼續續保,到時就不能再獲得保障,又或是需要轉投保其他產品。所以客戶在購買前也需要留意清楚這一點,以免到時產生不必要的麻煩。